-5845威尼斯达人

移风易俗暖民心
发表时间::2024-06-12 10:54:00来源:济南文明网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在新时代的征途上阔步向前。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如何让人们在乡村社会中感受到独特而灿烂的文化景观和文明魅力。如何让老百姓的“脑袋”和“口袋”同时富起来,如何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全国文明村——济南市莱芜区口镇街道下水河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下水河村是远近闻名的香肠加工村,走进村子,除了扑面而来的诱人香气,活动广场、村史馆、文化特色街、幼儿园……这些随处可见可享的民生实惠,不仅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更是将潜移默化、沁润心灵的文明之风吹入了家家户户,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明力量。
  经济与文明齐抓,文明新风树起来
  走进莱芜区口镇街道下水河村肉食品研究所,大院里挂满了正在晾晒的香肠,密密麻麻如同葡萄藤,空气中弥漫着浓浓酱香。“看着不少是吧,都已经定出去了,还有广州的订单哩。”下水河村党委书记郑传尧说。
  作为“山东省香肠加工第一村”,下水河村有着200多年的香肠制作历史。近年来,为推动香肠产业发展,下水河村成立了香肠加工企业协会,对全村香肠加工产业进行改革升级,统一原料进货、标准生产、网络销售,形成了“饲养、加工、运输、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条。如今,全村半数以上村民都从事香肠加工业,年人均收入超过5万元。
  红火的香肠加工产业让下水河村民鼓起了腰包,文明乡风建设也在同步发力。
  下水河村建章立制,围绕丧事简办,制定了《丧事简办六条章程》,成立了治丧委员会,投资20余万建设一处告别大厅;围绕喜事新办,出台了“喜事新办八项规定”,并建立了一处文化礼堂,组建了爱心车队,为村里结婚的夫妻免费提供婚庆用品、婚礼主持、录像、文艺演出及婚礼用车等服务。在制度的激励和约束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事不办的观念深入人心,文明新风在下水河村蔚然成风。
  党建引领促民风,文明氛围评出来
  “这是上个月的党员积分情况,请大家看看,如有疑义及时提出。”在下水河村民主评议会现场,工作人员正将最近一个月村内党员管理积分情况进行统计公示。
  坚持“党建 乡风文明”工作模式,下水河村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由党员带头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走出了一条“和谐村庄”之路。创新建设了“党建联盟大厅”,通过经常性开展惠民政策宣讲、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实施党员积分制管理,积极鼓励党员在树立文明新风、养成良好品德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在党员带头下,下水河村的企业老板、优秀青年、优秀志愿者等村民积极行动、争先报名,自愿为村里的老人捐款捐物,每逢农历初九、十九、二十九,村里党员同爱心志愿者一起买肉买面、购买生活物资,为老人包水饺,“三九孝老日”成为下水河村特有的“敬老爱老”的志愿服务品牌。
  如今,“十佳文明户”“十大孝星”“星级文明户”“文明一条街”等一系列文明荣誉评选活动成为下水河村推进乡风文明,弘扬先进文化的有效载体,一大批群众身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先进典型被推选出来、传播开去,成为引领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的亮丽风景线。
  “颜值”与“气质”兼修,文明家园靓起来
  今年,口镇街道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民俗文化表演活动上,由下水河村表演队带来的舞龙、舞狮、扭秧歌、划旱船等一系列精彩节目轮番上演,吸引了众多群众驻足观赏、连连叫好。
  为更好地寓教于乐,下水河成立了一支150人的文艺演出队,不仅在逢年过节时为大家带来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更是注重把移风易俗以及村民身边的好人好事编成节目在各类活动中为村民演出,将文明成风化俗,如细雨润物无声。
  如今的下水河村,沿着宽阔的主干道,打造了一条集香肠文化参观、美食、游乐于一体的仿古美食街,对沿街多家香肠加工户和饭店经营户进行提升整改,面貌焕然一新。修建了全区第一家全景仿真村史馆,并用生动形象的泥塑复现了香肠制作过程,将香肠制作的传统镌刻到村子发展的历史基因里,勉励村民们不忘初心的同时,也成为下水河村一张美食文化新名片。
  走在下水河村的街边巷角,小冬青、樱花树、枫叶树……街道两侧的花坛植物绿意盎然、相映成趣,文化墙上绘制着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墙绘,这些不起眼的“微改造”成为撬动百姓幸福的“大杠杆”,文明乡风悄然扎根,润泽心田。
  在文化长廊里歇歇脚,在文明实践大碗茶驿站里听一场理论宣讲,来一次精神充电,在文化礼堂里看一场酣畅淋漓的鼓乐展演……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下水河村用文明乡风“软实力”提振村民精气神,为乡村振兴“铸魂添彩”,文明之风劲吹希望的田野,一幅“村美、民富、业兴、人和”的和美乡村“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原 征
网站地图